鈑金行業網www.wwwjj22kk.com
希臘議會選舉確立“留歐”,歐盟峰會宣布“輸血”——在意大利等一些高債務國的巨大壓力下,德國總理默克爾做出重大讓步,同意不必附加新的緊縮條件,允許歐洲穩定機制(ESM)的救援金跳過政府,直接向陷入危機的西班牙等國的銀行注資,并允許動用救援基金購買危機國的國債以降低其融資成本。所有這些,雖讓神經緊繃的全球金融市場稍松了一口氣,但地雷終未被引爆不等于地雷已被排除,至多是讓歐債危機的解決多了轉圜余地。但危機并沒有消弭,歐元區的麻煩也遠未結束。7月10日,對金融救援一直態度“矜持”的意大利總理蒙蒂也終于放出口風,稱意“不排除”求救就是明證。
只要想想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傳統的最大的出口地和貿易伙伴一直是歐盟,我們就不難明白歐元區危機的走勢對于中國經濟具有如何重要的指向作用。
10年前的2002年的元旦,一個被視為國際金融史上具“里程碑意義”的日子——歐元正式進入歐元區各國流通使用。金融專家認為,這是二戰后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貨幣霸主”以來,世界金融舞臺首次迎來具有“領袖潛力”的重要貨幣。
歐元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負載了歐洲實現一體化、以強大的“歐洲聯盟”為獨立一極問鼎國際社會的理想。但10年后的今天,歐元病重告危。
不同的債務危機各有其不同的發病機理,但都離不開兩大基本緣由——欠債太多和再借不到新錢還舊債。歐債危機也不例外。歐元區一些重債國的債務都已接近或超過其GDP的100%,希臘更是已高掛在160%以上,而歐盟的紅線是60%。
歐洲的高福利被視為一些歐元區國家的財務支出的大洞。德國人確實也享有高福利,每周上班四五天,每天4個多小時午休喝咖啡,人均年休假173天。但德國有其強大的產業“金盆”,以及完備的稅收“吸金”體系。希臘也高福利,占全社會勞動人口10%以上的公共部門雇員,一年拿14個月薪水,一年一個月的帶薪休假,而且很多人一年中大半年可以下午兩點半就“下班”。但希臘的經濟實力和松垮的稅收征納制度都hold不住這樣愜意的高福利。希臘的稅收人員會跑到碼頭查那些豪華游艇主人的姓名,因為就那些“艇主”也會申報自己為低收入的“免稅戶”。
歐債危機該如何“解危”,答案讓歐元區很分裂。
法國新總理奧朗德現在掛帥,攜意大利、西班牙及希臘等竭力想推翻德國的“藥方”,主張財政寬松,要德國同意再“多墊錢”放債。而德國對此的評價就是“飲鴆止渴”,堅持高負債國嚴格實施財政緊縮,量入為出過日子。
危機中的歐元大家庭,成員國意愿如此危險地、但又如此合乎情理地南轅北轍——各國有各國的利益,更有自己過日子的習性。
歐債危機不僅帶給地球村經濟的沖擊,也讓更多的人思考,人類發展的路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