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正大集團此前發布的公告,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提供的貸款是正大完成此次收購平安股權交易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
但就在昨天,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國開行總行已經于2012年12月中旬叫停了正大集團收購平安股權的貸款。報道稱,國開行是在了解到此項交易有肖建華掌握的“明天系”不明資金進入后,果斷叫停這筆巨額貸款的。按照該行內部程序,國開行就貸款發出了風險提示,并已知會中國保監會。
在匯豐出售中國平安股權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媒體曝出正大巨資收購平安股權的第一筆資金來源有問題,民間資本“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和他所控股的3家城商行是幕后重要推手。消息一出,市場嘩然。不過,中國平安、正大集團和肖建華等各方均在第一時間對此說法予以否認。
求證
平安稱交易正常進行
昨天,中國平安集團新聞發言人盛瑞生在就此傳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的各項交易、經營均在正常進行,沒有其他受影響的事情出現。
昨天,記者致電國開行及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方均稱已知悉此事,但需進一步核實。截至記者發稿前,國開行及保監會均未給出正面回應。隨后,記者從接近國開行的人士處了解到,上述報道基本屬實。
分析
若傳聞屬實收購或告吹
根據正大集團公布的協議,此次股權交易分兩步完成。其中,第二步所需資金的來源是現金加上國開行的貸款,所涉資金總額達575.36億港元,且這筆交易需要得到中國保監會的認可,大限是2013年2月1日23時59分。此時曝出國開行叫停貸款,使得此次交易能否順利完成成為最大的問號。
銀騰前瞻財訊分析師孫旭東指出,目前距2月1日的最后期限只有二十幾天,如果國開行叫停貸款一事屬實,正大能否在短時間內湊齊440億港元的巨額資金令人懷疑。安信證券保險業首席分析師楊建海表示,平安股權交易的第二步需要得到保監會的批準,即便資金不出問題,保監會能否放行也要打一個問號,如果2月1日前未得到批準,除非匯豐與正大雙方續約,否則此次交易將失效。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則認為,即便此次交易失敗,對平安這部分股權的去向而言,也不會構成太大的沖擊,“據我了解,屬意平安股權的公司很多,正大不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收購的。”
影響
平安A股H股雙雙下挫
作為A股市場的藍籌股,中國平安的一舉一動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昨天,受此傳聞影響,中國平安結束了連續4天上漲的大好行情,小幅低開之后便一路下挫。截至下午收盤,中國平安報收45.46元/股,下跌3.73%。
中國平安H股昨天的表現更是較A股有過而無不及。前一日,中國平安H股曾一舉創下71.6港元/股的區間最高值,但經過昨天一天的下跌,最終收盤報68.15港元/股,大跌4.01%。
受平安股價大跌的影響,昨天A股的保險股全線潰敗。截至昨天收盤,中國人壽下跌3.19%,新華保險下跌2.66%,中國太保下跌2.93%。
>>分析師點評
銀騰前瞻財訊分析師孫旭東指出,就中國平安的基本面來看,公司目前基本已經完成了全金融的框架搭建,此次股權轉讓成功與否對其現階段的運營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因此,此次平安A股、H股的雙跌反應主要是短期的影響,長期來看仍具備投資價值。與H股相比,平安A股折價較高,從這一點來看,平安A股長期來看仍具備一定的漲勢。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指出,中國平安股價近期漲勢頗猛,從消息面來看,傳聞中所說的國開行叫停貸款一事已有近20天,為何直到現在才被公布?不排除有空方資金借機獲利的可能。
2012年12月5日
匯豐控股宣布悉數出售其所持中國平安15.57%股權,泰國億萬富豪謝國民旗下的正大集團接手。
2012年12月21日
媒體報道稱在名義買家正大背后,“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為重要推手,而收購資金主要來自其掌握的3家地方城商行。
2012年12月22日
中國平安集團發表聲明回應稱,公司收到的新股東資料均為正大集團下屬子公司。
2012年12月23日
正大集團發表聲明稱交易合規合法,資金來源正當。肖建華委托律師發表聲明稱未參與中國平安股權交易。
2012年12月24日
3家涉事城商行(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和濰坊銀行)紛紛否認參與中國平安股權交易。
2013年1月8日
媒體報道稱國家開發銀行總行已于2012年12月中旬叫停對正大集團收購平安股權440億港元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