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國要求遭到婉拒
自從去年12月底再次當選日本首相以來,安倍帶領其新內閣連續向亞太多國拋出外交動作,試圖打破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外交困局。
為了凸顯日美的親密關系,安倍在上任之前就宣布,要在1月下旬出訪美國,作為自己上任后的首次出訪,但美國方面以奧巴馬總統太忙沒時間接待為由,婉拒了安倍的要求。據共同社報道,安倍將從16日開始,訪問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三國,作為自己上任后的首次出訪。
開展戰略性經濟外交
安倍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訪問東盟三國期間,他將闡述對亞洲外交的想法,這被解讀為安倍將發表對東南亞政策看法的“安倍主義”。共同社稱,預計安倍將提出主張,在包括東盟、印度及澳大利亞在內的亞太地區構筑雙邊、多邊等多重關系,以有助于地區穩定。
為使亞洲經濟圈對日本經濟重生帶來有利因素,安倍還將提出開展戰略性經濟外交的方針,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增強日企在該地區的實力。此外,訪問印尼時,安倍還將出席1月18日在雅加達舉行的日本與東盟開始交流40周年紀念儀式。
■觀察
安倍首訪為何赴東南亞
另外,安倍這次出訪也有政治方面的考慮,安倍本人曾經表示,他所要訪問的泰國、越南還有印尼這三個國家,在民主、市場經濟等方面和日本價值觀是一致的,他們可以看做是日本的伙伴國家。所以,日本十分有必要和這些國家加強合作,借此強化外交實力。
本版據央視報道
如果安倍最看重日美同盟,那一定要把美國當做首訪地,日本為什么不能再等幾天,為訪問美國做充足的準備,而安倍的首訪名單當中,為什么首先劃定了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這三個國家。
與美國步調一致
首先,安倍之前訪問美國的最大理由眾所周知,就是要進一步確認日美關系,強化日美同盟,獲得在亞洲的一種安全感。但是訪美之行被迫推遲,安倍外交的第一步就沒有成功地邁出,肯定讓安倍倍感尷尬。所以,安倍現在急需尋找一個能夠暫時代替美國之行的出訪目標,以緩解這種外交上的焦慮。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把首選地選在東南亞,還是跟美國有一定的關系,美國正在把軍事戰略的重心轉向亞太地區,而日本這一舉動剛好達到了與美國步調一致。這同樣是強化日美同盟的一種表現。
提振本國經濟
日本時事通訊社在14日發表了一篇分析性的文章,文中對安倍此行的目標進行了詳盡闡述,首先就是經濟方面的考慮,安倍上臺之后第一要務就是恢復日本低迷的經濟,作為恢復經濟的第一步,11日安倍和一眾內閣商定并出臺了緊急的經濟對策,其中有一項內容便是促進日本企業的海外投資,借此提振日本經濟。而對日本來說,近幾年取得顯著發展的東南亞,可能就是比較理想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