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建材行業的景氣趨勢并不樂觀。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日前發布2013年3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為-0.61,監測的8個板塊中僅建材板塊上漲,漲幅為0.76%。
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4月BCI或較3月情況樂觀,但鋼鐵、建材等板塊或將持續走低。
生意社監測情況顯示,3月份建材行業在短暫回暖后恢復震蕩格局,旺季不旺。“國五條”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房地產市場回暖的信心,下游需求維持清淡,市場預期較為謹慎,建材行業再一次回歸“弱平衡”狀態。
3月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建材板塊環比上升的商品共4種,漲幅位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闊葉木漿(2.11%)、瀝青(1.28%)、聚氯乙烯型材(1.09%)。 環比下降的商品共有3種,跌幅前三的產品分別為灰板紙(-1.34%)、鋁合金型材(-0.43%)、浮法玻璃(-0.33%)。3月31日,建材指數為1016點,較2012年8月7日最低點938點上漲了8.32%。
生意社建材分社資深分析師張瓊認為,“國五條”對建材市場有多大幅度的影響,仍要視各地推進情況而論,市場短期內將以觀望情緒為主,企業擴產的風險較大。
具體來看,由于天氣轉暖,玻璃企業集中增加的產能抑制了前期的發力上漲,玻璃價格震蕩走穩。造紙行業由于前期利潤較低醞釀整體提價,但市場接受度不高,處于有價無市狀態。水泥僅有部分南方地區需求釋放拉升價格,但因近期天氣多以陰雨為主,大部分地區仍停窯。
總體來看,3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為-0.61,均漲幅為-2.79%,反映制造業經濟環比呈收縮狀態,經濟有下行風險。數據顯示,3月的大宗商品市場情況和2月的BCI指數0.16相比,反差非常明顯,市場似乎從2月的“春天”走進了3月的“冬天”。
針對大宗商品“倒春寒”景象,劉心田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兩會成為拐點因素,有限的政策利好使得本來樂觀的市場迅速變臉;二是需求不濟的“慢性病”在近期供給相對充足的刺激下病發;三是大宗商品市場自身對1、2月份“早春”的排斥反應和理性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