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廣東移動計劃在今年擴容800G互聯網出口帶寬,為正在進行的4G擴大用戶體驗提供更快的應用接入,截至目前,大部分應用服務器仍掌握在電信聯通手中,移動自己的IDC暫時還無法滿足網民對4G的互聯網需求。
按照現行的網間結算辦法,廣東移動需要為這800G帶寬付出每月約8億元的成本,而其他的小服務商則只需要支付10%的價格。廣東移動于是計劃向這些服務商“收購”電信聯通端口,分批次實現800G的目標。
3月22日上午,廣東移動首次80G帶寬招標開始,然而當日下午,收到消息的廣東電信就啟動應對策略,緊急封殺了所有廣東境內有可能流入移動的“民間端口”,總量約150G。翌日,廣東聯通也采取應對措施。廣東移動此次招標因“無貨”告吹。

隱匿的“地下帶寬”
實際上,廣東移動并非是首吃螃蟹者,2008年三大運營商重組之后,“基本上所有移動省分公司都走過這條捷徑”,只不過此次廣東移動的規模比較大,而電信聯通的反應也相對激進。
眾所周知,歷史積累不足造成了中國移動互聯網資源的匱乏,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均把內容資源部署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IDC中。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中電信、中聯通IDC用戶數分別為30000、20000,而中國移動IDC用戶數則只有1600,TOP200互聯網服務商引入不足20個。很多情況下,移動用戶都必須訪問電信、聯通網內的資源。而要保證用戶的訪問體驗,移動必須要與電信、聯通開通足夠的互聯互通端口。
一直以來只有兩個途徑實現不同運營商網絡資源的互聯互通:第一種是各運營商都連接到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在此互聯互通;第二種是直連方式,運營商直接開放省內端口,提供給所需運營商。
一資深業內人士張朋(化名)向記者介紹:“采用第一種方式連接,需要向中電信、中聯通繳付端口費110萬元/G/月,第二種一般為10萬元/G/月。”
根據中電信、中聯通明文規定:中國移動只能通過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與己方互聯互通。“第二種方式是運營商‘施舍’民營運營商的,隨時可能被收回。”張朋介紹。
巨大的“交易差”產生了代購市場:一些服務商通過直聯方式采購了帶寬端口并轉售給中國移動,幫移動大幅節省開支的同時,為自身牟差價。“寬帶地下市場”逐漸成型。
隨著中移動挺進寬帶、部署4G,互聯互通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廣東移動網內互聯網資源在移動內部幾乎墊底,2010年統計,廣東移動IDC用戶數只1戶,多年來用戶訪問資源完全來自互聯互通。
2010年,為了在端口上遏制中國移動大幅進軍寬帶的步伐,電信、聯通對民營運營商、服務商進行大清洗。“當時受影響的用戶高達1100萬,大部分是移動、鐵通用戶。”
在話音為王時代,這種互聯互通對中移動的影響還不明顯。隨著4G時代的到來和話音的沒落,中移動無疑急需補上出口帶寬這一課。業內人士分析,廣東移動此次收購受阻后,就算高價也會繼續擴容帶寬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