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6月24日,財新網援引央行相關負責人的觀點,估算上周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高達1.5萬億元,處于歷史上相對較高水平,再加上6月25日法定存款準備金退繳和6月末財政增加支出等因素,本周銀行體系流動性還會增加,預計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應繼續上升。
然而,對于市場而言,流動性空前緊張,并不是突如其來的閃電侵襲,更多的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6月21日,天弘增利寶基金經理王登峰告訴本報記者,結構性問題導致了流動性緊張,即便在隔夜利率瘋漲的那幾天,作為資金拆出方的大型銀行,頭寸也是充足的,問題出在中小型的金融機構正處于2012年以來的高杠桿化過程。
本次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危機,實質上外圍中小金融機構的高杠桿引發了整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
央行對資金面的數據和形勢了如指掌,從央行的角度而言,央行更希望通過緊縮流動來推動或者倒逼整個市場結構性改革。
早在6月20日,一份央行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講話紀要便從金融機構流向市場,該紀要援引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講話清晰表明了央行的立場。
上述央行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毫不客氣直指貨幣市場的波動問題,乃是由于部分銀行對寬松的流動性盲目樂觀所致,對6月將出現的一系列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估計不足,措施不到位。
與資金市場流動性緊張形成鮮明反差的,張曉慧還警告了6月份前10天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過猛的問題。
上述紀要顯示,6月前10天,全國銀行信貸增加近一萬億,這么快的增加歷史上沒有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家主要銀行中有一半的銀行這10天增加的貸款比其6月的限額還多,該紀要還對郵儲、中信、民生、平安等多家信貸投放過猛的銀行點名批評,“一些銀行認為政府會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出臺擴張性政策,提前布局占位。”
信貸高速擴張的背后,貸款結構不合理問題顯著。據紀要披露,6月前十天全國銀行新增貸款中70%以上是票據,部分銀行諸如恒豐、浦發票據占比超過了94%,央行認為,這不僅不可持續,還潛在風險,而一般性貸款增加不多,這被各方認為是信貸空轉。
在中金公司看來,央行的壓力,還在于今年以來,M2增速持續偏離央行調控目標值,以及2013年以來金融套利活躍導致社會融資總量虛高,這些都使得央行目前不能主動放松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甚至央行希望維持適度偏緊的流動性狀況來迫使金融機構降低杠桿,降低后續的貨幣增速。
此外,在美聯儲縮量QE的背景下,央行主動放松可能也會導致熱錢加速流出。
這是理解中央銀行為何勒緊流動性韁繩不放松的邏輯所在。這也暗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貨幣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