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6月份PMI數據的大幅下滑,再次引發各界對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的憂慮。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積極因素。今年二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各月中國制造業PMI均保持在50%以上,表明經濟運行總體上是平穩的。雖然目前經濟仍處在下行通道,但是經濟增速在二季度保持在7.4%-7.6%仍然具有基礎。只要政策得當、措施有力,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止跌企穩,四季度增速回升向好的趨勢值得期待。
針對新的經濟形勢,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關注民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宏觀調控要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政府不要過多地直接插手。政府調節經濟也應有新舉措,在科學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同時,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多通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釋放改革紅利,建立一個內生型的、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注重經濟效益和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
央行的首要任務是穩定貨幣價值,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和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發展經濟不能靠傳統的加快印鈔、靠外延擴張來刺激經濟,這種政策不僅使經濟增長質量不高,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近期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熱錢流入減少。中央銀行(行情專區)應從大局上考慮,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兼顧國際和國內,做好預調和微調。
保持金融市場特別是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穩定,滿足經濟活動對貨幣資金的合理需求。近期貨幣市場出現波動,監管層釋放出的信號是,金融機構要加強自身約束力,不要盲目放大杠桿,對一些季節性、周期性的短期資金需求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預案和規劃。要建立穩健的金融體系,中央銀行和其他監管部門都要著力解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脆弱性問題,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居民和投資者之間要形成良性互動。
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以往靠投資來拉動經濟會立竿見影,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還易滋生腐??;二是減稅。積極的財政政策要以結構性減稅為重心,而不是無限制地擴大政府支出,原因是減稅能將更多的投資決策權交給市場,更大程度、更廣范圍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直接投資的“粗放型”陷阱,可以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對于推動結構調整的作用。減輕企業稅負,特別是減輕小微企業、個體戶和服務業負擔,增強其生產經營積極性,有利于改善供給結構。當然,減稅不只是簡單地減少稅收,而是要產生乘數效應。單純擴大投資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如果投資擴大,而消費和就業不振,這種增長是沒有意義的。
下一步,要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落實好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完善穩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資源、原材料(行情專區)等產品的進口關稅,對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關稅。落實好其他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清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大步推進“營改增”是正確方向,但需理順中央和地方稅收關系,彌補地方稅收減少的影響。結構性減稅是有增有減,應增加資源類產業、高耗能產業的稅負,減輕中小微企業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