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上處于緩慢復蘇態勢,美日歐經濟復蘇趨于好轉,而發展中經濟體下行壓力較大。7月份以來,在改革紅利預期和中央釋放“穩增長、保下限”政策信號以及低基數等因素作用下,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均出現明顯企穩回升態勢。展望四季度,穩增長政策效應、企業回補庫存以及外部需求平穩將支持經濟穩定增長,但基建項目資金來源趨緊、前期房地產新開工不足、產能過剩化解緩慢抑制制造業復蘇,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數等因素,抑制經濟回升勢頭。初步預計,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長7.6%左右,CPI分別上漲3.1%和2.7%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8日在中國證券報獨家發布的報告預計,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將穩中趨緩,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將增長7.6%左右,通貨膨脹率溫和回升,失業率基本穩定。
報告指出,穩增長政策效應、企業回補庫存以及外部需求平穩將支持經濟穩定增長,但基建項目資金來源趨緊、前期房地產新開工不足、產能過剩化解緩慢、上年同期高基數等因素將抑制經濟回升勢頭。初步預計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長7.6%左右;四季度和全年CPI分別同比上漲3.1%和2.7%左右,明顯低于3.5%的上限調控目標;四季度和全年PPI將分別下降1.6%和2%左右。
報告認為,從中期來看,“脫實就虛”、“體外循環”等問題導致金融潛在風險上升。在產能過剩壓制下,社會資本投資于實體經濟的意愿不強,加上地方融資平臺“借新還舊”,使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運行。隨著國內企業兼并、破產增多,部分理財產品信用違約風險提高。上述因素積累導致金融風險不斷上升。此外,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雖然延遲,但預期增強,國際流動資本也可能再次發生逆轉,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正面臨美元升值、證券等金融市場低迷、借貸成本抬高的局面。多重因素將進一步加大我國潛在的金融風險。
展望四季度,“穩增長、保下限”政策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企業進行適度庫存回補、以及外需將保持平穩等因素將推動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但是,基建項目資金來源趨緊、前期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以及土地購置面積增速大幅下滑、產能過剩化解緩慢抑制制造業復蘇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數等因素制約經濟回升勢頭。總體來看,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將穩中趨緩。初步預計,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長7.6%左右,通貨膨脹率溫和回升,失業率基本穩定。
(一)工業生產增速回升將有所放緩
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穩增長、保下限”政策措施推動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二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降幅收窄,有助于改善企業盈利水平,并適度增加庫存回補,增強企業擴大生產的意愿;三是外部經濟環境將有所改善,工業出口交貨值有望保持穩中趨升態勢。但是,工業品市場需求總體改善并不顯著,產能過剩與高杠桿的掣肘并未發生本質變化,工業企業庫存回補力度有限,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工業生產增速反彈速度會放緩。初步預計,四季度及全年工業生產將分別增長9.7%和9.6%左右。
(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小幅回落
投資增長具有一定利好效應。一是加強薄弱環節建設的投資政策逐步見效。今年二季度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中西部鐵路等方面增加投資的政策措施,將在四季度逐步發揮積極效應。二是國務院陸續出臺推動盤活存量金融資產、貸款利率市場化、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等解決投資資金來源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支撐投資增長。三是小微企業稅費減免等結構性減稅政策以及“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有助于降低企業整體稅負,增加試點企業購置固定資產和機械設備的投資熱情。但是,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問題仍十分嚴重,制造業投資難有本質性改觀。各級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日趨規范,地方基建項目資金來源趨緊。房地產市場開始顯示分化趨勢,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勢頭強勁,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則呈現出頹勢,房地產投資呈放緩態勢。此外,高基數也會影響四季度投資增速。初步預計,四季度和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將分別增長19.8%和20.1%左右,房地產開發投資將分別增長15%和18%左右。
(三)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增長
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一是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將拉動消費增長。國家將大力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將信息消費培育成繼房地產、汽車之后又一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將環保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成為拉動消費與投資的新引擎。二是今年以來我國已有20多個城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幅度在20%左右,這將有助于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三是由于城市交通擁堵、空氣質量等問題,我國多個城市正醞釀明年加入汽車限購行列,這將促使部分居民趕在限購政策之前提前購車,預計四季度汽車消費仍將保持旺盛增長。
但是,消費后勁存在不足。今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將影響到居民實際消費能力。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均較上年同期減緩3.2個百分點。此外,上年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較快,基數因素將影響消費增速。初步預計,四季度和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分別增長13%和12.9%左右。
(四)外貿出口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一是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態勢,相對而言,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較好。美國經濟復蘇基礎比較穩固,美聯儲意欲逐步退出寬松政策;歐盟經濟出現好轉跡象,正在擺脫持續衰退局面;日本經濟預期向好,企業投資與居民消費的信心有所恢復。
二是中國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為進出口營造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一方面,中國政府積極推進與東盟、韓國等國家的區域性自由貿易談判,在局部范圍內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另一方面,有關部門積極建設上海自貿區,率先實施對外開放貿易、金融、投資改革,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在新時期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
三是下半年以來國家推出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擴大進口等一系列貿易扶植政策,四季度正值前期政策效果集中釋放階段。但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呈現大幅升值,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1-8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6.29%,這將會明顯影響到外貿出口企業的競爭力。而且人民幣匯率主要盯住美元,一旦美聯儲決定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元將立現升值態勢,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匯率必然貶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將面臨更加不利地位。此外,當前國際貿易先行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運指數波動震蕩,長期處于底部,盡管短期內呈現一定回升,但態勢并不穩固。初步預計,2013年四季度和全年外貿出口將分別增長7.5%和8.5%左右;全年外貿順差2600多億美元,同比增加16%左右。
(五)居民消費物價將溫和回升
一是今年各地普遍高溫以及北方主產區的澇災將會對秋糧產量帶來一定的影響,有可能影響到糧價的穩定。二是豬周期受到國家收儲影響有所延后。三是勞動力等成本推動性壓力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此外,四季度翹尾因素明顯減弱。從工業品價格來看,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將會帶動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趨緩,四季度翹尾因素對PPI的負向拉動縮小至0.1個百分點;但是,工業品供過于求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
初步預計,四季度及全年CPI將上漲3.1%和2.7%,將明顯低于3.5%的上限調控目標;PPI將分別下降1.6%和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