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近期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新一輪下跌,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多個新興市場國家出現股市暴跌和貨幣貶值現象,牽連發達國家股市重挫,投資者恐慌情緒快速蔓延,一場新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或正在發酵。如果說2009年的金融危機因發達國家而起,那么這次金融危機則很可能源自新興經濟體,再蔓延至其他國家。有三個因素可能導致了這場危機的發生。
首先,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惡化。2000~2010年期間,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進入經濟跨越式增長和高度繁榮時期,在金融危機后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但近兩三年來,新興經濟體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和周期性問題日益凸顯,紛紛出現股市下跌、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經濟下滑等現象,引發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性拋售。有分析稱,未來新興經濟體很可能陷入“失去的十年”,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都將大幅下降。
在新興經濟體中,“龍頭”中國的經濟發展格外引人注目。自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GDP增速跌至8%以下,今年甚至可能跌破7%。最新公布的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PMI)為47.1%,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創下了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加劇了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和能源需求繼續放緩的擔憂。
其次,美聯儲加息時點臨近,加劇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波動。美聯儲加息是下半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最重要的事件。從歷史經驗來看,美聯儲每一次加息都對金融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對美國而言,美元走強不利于美國出口和經濟復蘇,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降至兩年多新低。與此同時,利率提高也將增加企業的借貸成本,最終影響到企業運營和股市表現。
從全球市場而言,除美聯儲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外,其他國家如歐元區、日本、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都相繼實施了寬松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與美國出現較大分歧。美聯儲加息意味著大量資金將重新流回美國,尤其新興經濟體將有大量資金流出。為應對這一嚴峻挑戰,近期部分新興經濟體已主動實施貨幣貶值。如越南央行表示,這次貨幣貶值是為了預防美聯儲加息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維護匯率市場穩定及保護越南出口地位。有分析人士表示,哈薩克斯坦也在為美聯儲加息做準備,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正選擇使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和避免大規模干預。
此外,美聯儲加息將對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構成壓力,去年下半年至今,美元指數和布倫特油價的相關性高達90%以上。
再次,石油市場供應過剩加劇,油價領跌大宗商品。5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再度出現新一輪下跌,基準油價布倫特和WTI均創下6年來新低,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挫。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除美元因素外,石油市場供應過剩加劇仍是推動油價持續下跌的根本原因。
從需求面來看,當前美國駕駛季臨近尾聲,石油需求或出現季節性下降;此外,日本川內核電站于8月11日重啟,結束了日本近兩年來的“零核電”狀態,后市該國將減少對發電用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新興經濟體汽柴油需求總體疲軟,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較上半年將有所下滑。
從供應面來看,當前石油市場供應仍然充足,8月份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原油產量達3154萬桶/日,同比增長143萬桶/日,為3年來最高水平;非歐佩克產油國原油產量總體高企,仍維持在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從后市來看,下半年美國石油產量或繼續有所下降,但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等主要產油國產量仍高企。加之伊朗已逐步提高產量,并釋放部分浮倉,年底歐美對伊朗制裁撤銷后,該國原油生產和出口有望實現實質性增長,世界石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難以改善,國際油價仍然承壓。
綜上,在美聯儲加息時點臨近、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下滑壓力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的背景下,新一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大幅上升,國際油價也有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低迷。(來源: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