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今年1-4月我國鋼材出口增速高達32.7%。但是,進入5月之后,因為出口大增,歐美許多國家對中國鋼材出口提起或計劃提起反傾銷調查,鋼鐵出口遭遇“黑五月”。
整個5月,已經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決定對進口鋼鐵產品采取預先監控措施;美國對我國碳鋼和合金鋼產品發起337調查;美國提高我國冷軋板卷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率至522%,徹底堵死了我國冷軋板卷對美國的出口。此外,歐洲鋼鐵聯盟等鋼鐵協會還向七國集團(G7)領導人發表公開信要求G7各國抵制中國鋼鐵。
從數據來看,去年中國鋼材產量已超過8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但鋼材內需實際消費量略有回落,主要依靠出口拉動。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出口鋼材同比增長近20%。而今年前4個月,中國鋼鐵出口量在此增長7.6%到3690萬噸。在剛剛結束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表示,中國必須制定政策,大幅減少一系列受產能過剩影響的產業的產量,尤其是鋼鐵和鋁業,他再度把當前全球鋼鐵市場的困境歸罪于中國。但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表示,該觀點有失偏頗。他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非常乏力,市場需求也萎縮的很厲害,中國的鋼鐵產能有非常大的規模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此外,中國鋼鐵產業的綜合要素成本很低,但是美方只強調中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它不強調我們的綜合成本比它們低很多。
不過,張建平也表示另外,鋼鐵產能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自身迫切需要進行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同時,去產能的步伐需要持續加快,其中尤其是一些國企。他指出,這就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加快行業的兼并重組,在這之前,需要安置大量下崗工人,消減富余的人員。在這一過程中,要使用經濟政策去產能,不能依靠行政手段,例如提高產品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同時逐步推進資源稅、環境稅的改革。來源:央廣網